一、“国际减灾日”介绍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是由联合国大会1989年定于每年十月的第二个星期叁。200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改为每年10月13日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简称“国际减灾日”。今年10月13日是第32个国际减灾日,主题是“构建灾害风险适应性和抗灾力”。
二、国际减轻自然灾害的十年目标
自然灾害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威胁人类的生存。实践中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洪涝、干旱灾害、台风、冰雹、暴雪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带来严重后果,不仅仅有物质损失,更有精神性创伤、精神障碍等疾病。
联合国于1987年12月11日确定20世纪90年代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滨顿狈顿搁)。其目标包含:
第一,增进每一国家迅速有效地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的能力,特别注意帮助有此需要的发展中国家设立预警系统和抗灾结构;
第二,考虑到各国文化和经济情况不同,制订利用现有科技知识的适当方针和策略;
第叁,鼓励各种科学和工艺技术致力于填补知识方面的重点空白点;
第四,通过技术援助与技术转让、示范项目、教育和培训等方案来发展评价、预测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措施,并评价这些方案和效力。
叁、常见自然灾害下,高校防灾救灾安全常识
(一)地震灾害
1.正在上课的学生,要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绝不能乱跑或跳楼,地震后,有组织地撤离教室,到就近的开阔地带避震;
2.正在进行比赛的体育场,应立即停止比赛,稳定观众情绪,防止混乱拥挤,有组织有步骤地向体育场外疏散;
3.大地震时不要急,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做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4.先找藏身处,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静地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
5.被埋要保存体力,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人员。
(二)火灾
1.不带火柴、打火机等火种进入校园,也不带汽油、爆竹等易燃易爆的物品进入校园;
2.实验课需要使用酒精灯和一些易燃的化学药品时,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并且严格按照操作要求去做,时刻小心谨慎,严防发生用火危险;
3.不随意焚烧废纸等。打扫卫生时,要将枯枝落叶等垃圾作深埋处理或送往垃圾站场,不要采取点火烧掉的办法;
4.及时切断电源。用电产物使用完毕或人离开时,要及时关闭电源,以防电器过热而发生危险;
5.火警电话的号码是119。这个号码应当牢记,在全国任何地区,向公安消防部门报告火警的电话号码都是一样的。
(叁)洪涝灾害
1.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进行水上转移;
2.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屋、大树、高墙,暂时避险,等待援救;
3.关闭电源、煤气、备足干粮食品、饮用水,带好手机;
4.如果连降大雨,注意防止山体滑坡、滚石、泥石流的伤害。
(四)雷电灾害
1.留在室内,关好门窗,切勿接触天线、铁丝网等;
2.不宜停留在铁栅栏、金属晒衣绳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