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星空mv

*点击任意处关闭搜索框

重阳 | 起文化之帆,扬爱国之志

发布时间:2021-10-14 点击:

冉冉秋光留不住,漫漫青阶红叶暮。台榭登临处,遍插茱萸,野菊香坠,又一年重阳。2021年9月-10月,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联合语文组以重阳节之名,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旨在借文化之帆,扬爱国精神。

9月底,语文组相关教师制作宣传面板与宣传页,开展校园采访,科普重阳节相关知识,将相关传统文化知识引入校园,同时制作电子邀请函,宣传相关内容。

10月4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员代表、教师代表以及社团学生代表驱车十余里前往洛阳市新安县马头村看望“抗美援朝”老兵,在得知老人家庭情况相对困难的情况后,慰问小组为老人购买了米、面、油、鸡蛋、牛奶等生活必需品。

(图为老人居住环境)

据了解,这位老兵名叫李英汉,1931年生人,已是耄耋之年。1950年,美军轰炸丹东、仁川登陆,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李老前辈响应国家号召,与其余6名同乡奔赴前线。

“当时交通不发达,我们去朝鲜都是先坐船,再坐汽车,又转火车,最后夜行军,每晚70里,才到前线,美国人的飞机隔叁差五地过来看,你白天走,让人家看见了,你就没了”老人回忆道。

(图为李英汉老人与妻子)

老人在前线是一名医疗兵,负责在前线上背回丧失行动能力的伤员,这是一项十分危险的工作,可以说“九死一生”。但毫无疑问,李老汉是一名优秀的卫生员,他能够运用自己的经验和技巧快速穿梭在战壕与炮火间,在着名的十字架山战役中,李老汉叁天时间从前线救回30名负伤战友,并因此获得“个人叁等功”一次,可惜的是由于年代久远,奖章不幸遗失。

(图为老人抗美援朝70周年纪念章)

“去前线救人这个工作不好干,机枪扫射、迫击炮轰炸都还好,那弹坑也不大,两叁米,能躲,怕就怕美国人的飞机,炸弹丢下来,躲在战壕里有时候都不行”。也因为这个原因,四名战友并没有被救回来,最终只背回了战士的遗骸。这让李老汉十分的难过,时至今日,他谈及此事依然连连叹气,觉得自己当时没有做到最好。

战争残酷,7位同乡前往,只有李老汉1人“平安”归来(轻微脑震荡)。他们当中,年纪最大的23岁,最小的只有17岁(瞒报1岁),炮火纷飞、强淋弹雨的战场上,时间仿佛凝固,把他们留在了最好的年纪。

这些“年纪轻轻”的前辈,是谁的儿子?又是谁的父亲?他们也是人,他们也有心中挂念的人,但是为了保家卫国,他们决定向死而生,用自己的生命筑起坚固的血色长城,用以告诫那些侵略者:1840年以来,只要在东方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返!

以时光日月为名,邙山洛水为证。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坚守心中红星,以传统文化为帆,弘扬民族精神,开展爱国教育,为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助力中华民族走向文明之巅,实现伟大复兴。

扫描二维码,分享当前页面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片和文字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我站观点。本站将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