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灯传灯,心灯始终不灭。

教师
张杰
经济与管理学院
爱岗敬业、精研善教。精研学理以育人,心怀慈悯以化人,深挖每名学生潜力,教学科研双丰收。她是以教研促教学、爱生如子的好老师。
立德树人 勤思精研
师之所存,道之所存,作为一名老师,张杰始终谨记教书育人的责任,因此在教学方面,她紧扣学生实际,积极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改变传统授课方式,将蓝墨云班课平台运用到日常教学中,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多措并举力促学生成长成才。
在授课过程中,张杰始终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因此学生到课率、学生评教均位列同类课程前列。通过多年的课堂实践,她发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比较符合高职学生学习的特点。于是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项目驱动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参与感,而且形成性评价让学生随时都能看到自己的平时成绩排名,激励效果更佳。与此同时,张杰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注重结合学生兴趣点来设计知识点,使学生感兴趣、能听懂。

在张杰看来,“专业”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功,在专业领域,教师应在课堂上将专业知识“讲对”、“讲活”、“讲透”,既要提纲挈领、有理有据,也要丰富多彩、生动有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叁,将课堂知识学以致用。因此,鼓励学生参加比赛,以及教师自己参加教学竞赛,不仅是学校重视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具体体现,更是发挥示范教学引领作用的重要抓手。
在科研方面,张杰紧贴职教特点,勤思精研,力争研究求真求实,并结合学校职业教育特点和学生实际状况开展科研工作。通过课题的申报和论文的撰写,她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研究能力和专业深度,促进了教学能力的转化。与此同时张杰从自身实际出发,深知广大教师一定要不断夯实教学基本功,提高教学能力,将课程思政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根据课程的不同特点,融入不同的思政元素,以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与教育水平。
此外,张杰积极参与学校其他工作,加班加点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申报新专业、筹备专升本、规划“十四五”、带学生比赛、紧密结合教学搞科研,以研促教、教研相长。2021年9月以来,她主持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项、洛阳市社科联项目1项;发表论文3篇。
悉心呵护 以爱陪伴
张杰的执教岁月,沉淀着她教书育人的时光,记录着她用爱陪伴的点滴。一回眸,便是一处风景;一转身,便是一个光阴的故事。她尝试理解每一个学生,用温暖与关怀浸润着学生成长。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张杰就像一位慈爱的长辈,对同学们予以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照顾,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烦恼。在课余时间,她会给所带班级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心理咨询,主动与一些上课听课状态不好,作业提交不及时的学生沟通谈心,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对未来的期许,引导他们规划人生,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负责是张杰从事教育工作秉承的原则,她时常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孩子,掌握他们的心理和生活状态慢慢也成了习惯。
“一句天气变化的提醒问候可能能让孩子们少生一次病;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可以让孩子们少一些迷茫烦恼;一次严肃的批评可能会阻止孩子们多做一件傻事;一次正面积极的鼓励可以让孩子们追逐梦想的时候多一份信心。他们成功了,我感到欣慰;他们受挫了,我努力安慰;他们毕业了,我也会默默流泪。”

关心关爱每位学生、严谨和认真的教学态度,良好的职业操守是张杰所定义的自己。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她严于律己,无私奉献,把教学作为自己的头等大事,也用实际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鲁迅先生说:“教育植根于爱。”张杰用爱与理解温暖学生,用心做教育,用爱护航。
师泽如光 虽微致远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不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下,张杰始终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摆在育人的首要位置。她认为,学校培养的每一个学子都应该对国家和社会作出相应贡献,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既然她选择成为一名高校教师,就必须为社会培育真正的栋梁之材。
“所谓栋梁之材,就是要担当很大的责任与义务,为整个社会的发展做贡献。”她说道,这个贡献可能并不源自他们现在所学的专业,毕业后学生们可以有很多选择,但在洛科学习期间树立起的价值观念、汲取的综合性营养是起到奠基作用的。

为师者要有大爱,在张杰看来,教书育人就是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人格的过程。从事教学工作多年的张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绘出学生未来的蓝图,未有间断,不曾停歇。她感慨,如果时光倒流,她还是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教书育人,她也会永葆教育初心,让每一个年轻的梦想在她的引导下,熠熠生辉。


张杰她用自己的品格和人生态度影响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她既是学生知性温柔的引路人,也是学生一路相伴的朋友。以灯传灯,心灯始终不灭。她多年如一日,始终坚守在教育的第一线,与学生共同成长,理解尊重每一位学生,用温暖与关怀将希望的种子细心播撒,在等待花开的过程中,也看到了点滴汇成的希望,这师泽如光,虽微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