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与汽车工程学院2月16日讯)为促进家校沟通,拉近家校距离,了解学生情况,传递教育信息,智能制造与汽车工程学院于2022年寒假开展了“千里送温情”家访活动。
此次活动,全体辅导员老师人人参与,大家打破空间与距离的束缚,克服了各种困难,使用现有的设备,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责任、爱心与家庭教育送至学生及家长身边。并对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针对性指导,让每一名学生感受到了来自学校、老师、班级的温暖,让每一位家长学会了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与引导方式。
家住信阳固始县的李成鑫是21高职新能源06班的一名学生,他的母亲确诊尿毒症已住院透析一个月,这件事引起了辅导员乔亚娟老师的特别关注,但因疫情原因,乔亚娟无法前往李成鑫家中进行实地家访,遂于2022年02月09日、10日两次与其父亲沟通,开展线上家访。家访过程中,乔老师确认该生情况属实,父母均已年逾六十,父亲无稳定工作,年家庭总收入仅7000元左右,母亲患病,每周需要透析4次,每次花费约2000元,为了给母亲治病,家中已负债累累,为此,父母萌生了让李成鑫退学打工之意。辅导员乔老师从家庭和学生长期发展两方面阐述了让学生完成学业的重要性,并从奖、助、贷、减、勤等各方面宣讲国家和学校的资助政策,重点宣讲了国家助学贷款、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等政策,并表明学校也会尽力帮助学生渡过难关,正是由于乔老师的努力,令李成鑫的父母暂时打消了让学生退学的想法。

家住洛阳市嵩县木植街乡坪地村的丁国辉是21高职新能源08班的建档立卡学生。2月7日,辅导员耿永钦老师早早来到了他的家中,通过与家人的深入交谈,详细了解了丁国辉家庭的具体情况。该生家里主要收入来源是在外务工的父亲,他的母亲身体不好,常年服药,但由于国家政策好,村里也经过整体改造,生活水平有所提高,耿老师也向家长反馈了丁国辉同学在校学习的情况,在定向班学习刻苦,并有专升本的准备,家长很欣慰并表示会支持孩子学习,期望孩子能把握机会,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2022年2月12日,辅导员张琪老师到2019级汽车检测与维修3班学生何月超家中进行走访,该生家住叁门峡市卢氏县文峪乡当幽村,父母外出打工。2007年何月超家中房屋在洪水中被冲毁,他们与大伯,二伯等叁四家住在政府修建的房屋内。张琪老师抵达学生家中时,只见学生正在进行专升本的学习,发现他手上长满冻疮,身旁是一沓习题本、错题集,交谈中张琪了解到,何月超对自己的专升本考试信心满满,每天勤奋刻苦,张琪老师为其宣讲了国家助学贷款、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等政策,希望学生能够没有后顾之忧的学习。何月超也表示自己一定会全力以赴,争取考取心仪的学校。回去的路上,路面已结冰,想到学生为未来如此拼搏,张琪老师的心中充满了暖意。

2022年2月5日,王尚坤老师到伊川县吕店镇下范村范佳浩同学家中进行家访。范佳浩同学是20高职无人机01班,因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家里只有年迈的爷爷和疾病缠身无法自理的奶奶,而家中唯一的收入来源是家里的3亩多地,村里为了照顾其生活,给孩子奶奶办理了低保,为家庭办理了建档立卡户,缓解了他们一家的生活压力。同时,王老师也向老人反映了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讲解资助政策,告知孩子获得1500元洛科奖学金的好消息,并表示后续一定会持续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为范佳浩提供勤工俭学的岗位和更多的帮助,老人对此表示感激,并说:“再苦再累也要让孩子把书读下去。”

本次家访活动,全院辅导员老师克服困难、积极参与、倾情投入,在复学工作前夕,积极进行了家校沟通,用爱与责任构建了一座友谊之桥、沟通之桥、信任之桥。在今后的家校合作中,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为困难家庭着想,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困难放弃学业。如今,春之暖阳已照耀大地,我们相信只要家、校、生团结一心,疫情终将过去。待到繁花似锦之季,生命绽放之时,师生定能更好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