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匠心,做工匠精神传承者
——在2024届大学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麻花星空mv校长 刘丽彬

亲爱的2024届洛宝们:
你们好!
首先,我谨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向2024届7879名洛宝们圆满完成学业顺利毕业表示热烈的祝贺!祝愿你们青春绽放,匠心追梦!
青春绽放,匠心追梦,是老师们多次讨论才定下来的毕业典礼主题,这里蕴含两层意思,一是你们正值青春,期望你们从母校走向社会,走向新的起点,释放青春活力,向善向上,不懈奋斗,活出一个精彩的人生;二是期待你们作为洛科学子,要守一份匠心,传承焦裕禄精神,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奋发有为,追逐梦想,争做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
亲爱的洛宝们!要绽放青春,守住匠心,传承好工匠精神,活出那份精彩,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过去的叁年,我的叁次毕业典礼讲话,曾经给出了叁把人生金钥匙,那就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因为坚持,所以成功”,“因为奋斗,所以幸福”。今年我想和你们在生命智慧层面做些探讨。我们知道,要幸福地生活,回避不了叁个关系,那就是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人和人的关系,其中也包括了和我们自己的关系,只有处理好这些关系才会实现人生梦想,才会有幸福人生。要处理好这些关系,需要生命智慧。翻开我们绵延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生命智慧尽在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对于“心”的智慧。
亲爱的洛宝们!希望你们在人生新征程上,从“心”开始。“儒正心为先,道修心为本,禅净心为始。”以心为观照的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代“心”概念的确立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时期,距今已有超过3000年的历史。“心”古字形像人或鸟兽的心脏,本义即心脏。作为哺乳动物从受精卵发育出来的第一个器官,心脏是伴随着生命开始和结束整个过程的唯一器官。同时,古人认为心是思维的器官,因此把思想、感情都说做“心”,如《孟子》:“心之官则思”;西方古老的箴言也说,“As a man thinks in his heart,so is he(一个人心里怎样想,他就怎样为人)”。后来,心又由思维器官引申为心思、思想、意念、感情、性情等,泛指人的精神世界。在《说文解字》当中,从“心”的字有263个,这些字及其解释放在一起,就是一部古代的“心学百科全书”。在中国哲学史范畴,孟子最先注重心的作用,认为“心”有先验的道德本性,“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人心也”(《孟子?告子上》)。又认为“心”为五官之主宰的“大体”。西汉董仲舒以心为气的主宰:“凡气从心;心,气之君也”(《春秋繁露?循天之道》)。西晋傅玄又提出“心者,神明之主,万物之统也”(《傅子?正心》)。至明朝时期,王守仁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是合心与理而为一者也”(《答顾东桥书》)。王阳明提出“心即理”的命题,断言“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倡言“知行合一”说。他认为世间的所有问题,都只是心的问题。“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强调不受外界的干扰,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专注。“知行合一”即“知为行之始,行为知之成”,我们的校训“理实一体、知行合一”也来源于此。
亲爱的洛宝们!要实现做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梦想,就要守“匠心”。中华文化典籍《尚书?大禹谟》中记载,帝舜对大禹说:“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诸多大儒都认为这四句话集中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主旨,视其为中华文化的心传家法,即十六字心传。其中“人心”指人性的弱点,包括了各种贪欲、偏见、自私、狭隘、极端、攀比、虚荣、嫉妒等,“道心”是人性中的积极力量,比如觉悟、智慧、开明、上进、宽容、仁爱等,孟子也称之为“良知”,圣人王阳明内圣外王,立功立德立言叁不朽,就是始终守住了“道心”,就是“致良知”。我们作为职业学院的毕业生的“道心”就是“匠心”。2020年1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阐明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内涵。“执着专注”是精神状态,是时间上的坚持、精神上的聚焦;“精益求精”是品质追求,是质量上的完美、技术上的极致;“一丝不苟”是自我要求,是细节上的坚守、态度上的严谨;“追求卓越”是理想信念,是理想上的远大、信念上的高远。这其中的每一条,都是“匠心”的坚守。
亲爱的洛宝们!守住“匠心”就能取得更大甚至辉煌的成就。如我们伟大的革命烈士和干部楷模,“焦裕禄精神”的创造者焦裕禄同志。1958年春,洛矿厂党委向焦裕禄所在的金工车间下达了试制2.5米双筒卷扬机、向“五一”献礼的任务,当时的金工车间设备不足、人员不齐、毫无经验,但是,在焦裕禄同志的带领下,车间干部职工发扬“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精神,以解剖麻雀的形式,和技术人员、老工人,对整台机器的上千个零件,从图纸资料、工艺规程,到工具准备、材料准备、外协作件准备,一件一件地进行熟悉,一千多道工序一道一道过,连一个小螺丝钉都不放过。为了完成任务,焦裕禄在车间里没白天没黑夜地坚持工作,饿了就啃点儿干馍喝点白开水,困了就裹着沾满油渍的大衣躺在长条板凳上歇一会。有一次,卷扬机的整铸齿轮加工过不了关,他两天两夜守在滚齿机旁和工人们一起研究改进工艺。由于长时间超负荷工作,他患上了严重的肝炎,疼痛起来有时候连腰都伸不直,实在扛不住了,就用筷子顶住肝部,缓解一下。大伙儿心疼他,劝他回办公室休息一会儿,他却幽默地说:“我扛得住。屁股和板凳结合得多了,腿就会软,人就会懒,就会和工人疏远了。”就这样,在焦裕禄的领导下,金工车间克服重重困难,仅用了两个多月时间,就完成了研制任务,不仅填补了我国矿山机械生产史上的一项空白,还缓解了我国矿山采掘提升矿石和煤炭作业的燃眉之急。焦裕禄能够被历史和人民铭记,正是因为他守住了这份执着专注,艰苦奋斗、迎难而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匠心。
同一个工厂,同一种精神。2019年洛阳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铸锻公司冶炼车间电炉班班长、首席员工杨金安登上了全国“大国工匠年度人物”颁奖典礼的舞台。杨金安扎根炼钢一线叁十余载,用30万字60多个笔记本,锤炼出了高超的技艺,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掌握了看大样的绝活儿。取一勺钢水,泼在地上,通过看钢花的发叉量,他就能判断钢水的碳含量;通过看渣样,就能判断炉内渣子的碱度和温度,并判断出钢水的温度,从而大大缩短了化验和冶炼时间,提高了炼钢效率,减少了能耗,一年能为公司节约上百万元的电费。37年来,他冶炼的钢有数百种,许多重要钢种质量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杨金安不仅特别能吃苦,还会不断创新。平炉炼钢改为电炉炼钢,从硬件上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但操作方式的转变带来了一系列技术难题。杨金安刻苦进行技术攻关和科技创新,带领团队炼出了航空航天钢、军工钢、核电钢、石化加氢钢等一系列“高精尖”钢种,成功应用在神舟系列飞船、国产航母、港珠澳大桥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上。“只有执着专注,才能百炼成钢。”杨金安炼出了一炉炉最好的钢,也把自己练成了一块“好钢”。这就是精神的传承,这就是“匠心”的坚守。
洛宝们!我们要守住“匠心”,传承好工匠精神,就要向焦裕禄学习,向大国工匠学习,也要向身边的榜样学习。就在今年的5月28日,我们在新民学堂举行了隆重的“洛科工匠”颁奖典礼,我们有16位洛宝们获得了首届“洛科工匠”的殊荣。他们是在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各种技能大赛中,在各类社会服务、才艺展示活动中屡获殊荣的洛科精英、能手、达人们。在座的你们中间就有好几位,如智能制造工程学院2021级数控技术专业学生朱群立,电子商务学院2021级电子商务专业学生陆泊维等。他们为什么能够在两万余名学生中脱颖而出呢,也是因为他们坚守了一颗执着、专注、永不言弃的匠心,付出了超于常人的心血和汗水。细心观察,你会从他们身上看到焦裕禄的精神品格和大国工匠的影子,我相信,只要他们继续坚守,未来可期。
亲爱的洛宝们!你们毕业了,作为师长,想说的话还有很多,但又觉得很多话都不用说。因为这一切都在你们自己的“心”中,心外无物嘛!你们充盈的内心就是无穷的宝藏。只希望你们在未来的人生路上:
要执着专注,聚精会神不偏离。
要精益求精,追求极致与完美。
要一丝不苟,严谨细致重细节。
要追求卓越,目标远大守初心。
亲爱的洛宝们!出发吧!去拥抱那奔赴山海的梦想吧!
再见!